陳 敏 明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能使大家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真善美,因為在這些畫面裡,除了純真美的精緻影像之外,更蘊含著一顆攝影工作者執著的心。」∼陳敏明

www.yannlin.com.tw

陳敏明在藝專唸的是廣電,因為修了莊靈四學分的攝影課而對攝影產生了興趣。當時由於攝影環境和風氣的閉塞,一提起攝影往往只令人聯想起沙龍和畫意,似乎在一般人眼裡,攝影很難有其他的可能性,然而課堂上老師所展示的國外作品,及經常於皇冠雜誌上刊載的諸如愛德華威斯頓等人的作品,已讓陳敏明嗅覺到攝影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及其所蘊含的豐富創造力和源自於生命原點的深刻喻意。


因此,陳敏明除了積極搜集國外的攝影資訊之外,並盡可能的參加在國內所舉辦為數極少的攝影研習活動,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民國六十一年救國團所主辦的新聞研習營,透過當時極為活耀的鄭桑溪、莊靈等人的指導,石僅從各項研習中了解新聞紀實攝影的理論與實務,更從與會學員的熱烈討論中感受到攝影所賦予這一群人的豐饒生命力,研習活動轡束之後,陳敏明對攝影的求知慾望並未因曲終人散而淡卻,反而更因此確定他赴日修習攝影的企圖和決心。


「藝專畢業後,我帶了一支心愛的小喇叭和一組PENTEX相機到澎湖服役,那一段看星空、碧海、日出日落的日子讓我能夠冷靜思考一些關於過去和未來的事,並從那時開始。逐漸確定選擇攝影為終身的職業。退伍之後,陳敏明順利的取得日本大學寫真學科的入學許可,並在中美斷那年抵達嚮往已久的國度-日本.」


中正紀念堂

「三木淳是我在日大極為敬重的老師,他讓我正確地認識攝影並透過他的指導得以重新審視自己和被攝體間存在的微妙關係。」三木淳是活躍於六0年代的紀實攝影家,他曾在一九五一年為生活雜誌封面拍了一張日本首相吉田茂口含雪茄、西裝革履的照片,當時吉田茂正準備前往美國商討歸還琉球群島一事,三木為了拉近美國人對戰後日本人的板印象,因此特意設計吉田叼著雪茄的畫面,希望透過生活雜誌的刊載能對談判有些許助益。而吉田果然也順利從談判桌上為日本取回琉球群島,「攝影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相信我為吉田拍的那張照片對國家有貢獻。」這是三木淳在課堂上令陳敏明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去年的首屆總統民選、美國CNN電視網為製造新聞播報時的臨場感,特別向陳敏明訂製了一張四公尺的中正紀念堂照片作為背景,他在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鎖定CNN新聞頻道,看到自己的作品為作為代表台灣的地標在全球性的頻道中播出,不自禁地想三木淳在課堂上的那一席話。


一九八五年陳敏明小心翼翼地雙手捧著在日本求學時拍攝的五百支底片返台。同年,他為了告別學生生涯及藉由作品凸顯日本和台灣社會的明顯差異,而推出了名為「江戶傘記」的攝影首展,透過諸如在巷弄中練習高爾夫球揮桿動伯的中年人等等強烈東瀛意涵的影像呈現。陳敏明傳達了縱使身處困境亦能享受高品質生活的處世哲學。


雙連埤與東沙島


陳敏明雖然接觸了各式領域的攝影工作,但由於攝影創作普遍性的回歸本土、期望創造一些未曾有過的視覺震撼,及傳達源自內心深處的驚奇與感動等等的強烈企求,他毅然的選擇了空攝。從昂貴的拍攝成本及因直升機滯空所潛在的高度危險中,陳敏明也因此練就了一身如何迅速判斷、溝通、構圖的看家本領。一九九五年他推出了累積數百飛行時數,飛行距離超過五千公里的心血結晶-「遨遊家園」系列。未曾謀面的寶島影像的確使得空照所獲得的視覺訊息得以重新受到肯定,更也因此而喚起人們對於這片土地的關愛與尊重,儘管陳敏明的家人總是為他因時常身處高空而擔憂。而是在萬里晴空的日子裡,他還是習慣讓自己縱情於藍天之上,「在天上,撥雲見日後的喜悅與感動使我意會世事的詭譎多變、卑微和渺小的感覺更讓我不時提醒自己要懂得謙虛,除此之外,我真的希望能有多一點的機會去熟悉蘊育你我成長的美麗,甚至它的每一方寸。」陳敏明這麼說道。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