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 爾 加 多
「人類之所以能存在,除了為創造新的世界,尋找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外,主要更源於人類對於宇宙萬物皆有其極限的深刻理解。為此,人們學會了調適,甚或抗衡,並產生信仰,進而得以繁衍。」∼薩爾加多

 

「我希望我的照片是有用途的,透過它們能構築起一個特別的社會,使所有人緊密連結在一起,並因此而創造一個人與人相互尊重的新世界。」這是出自世界級報導攝影大師薩巴斯提奧.薩爾加多語重心長的一席話。


雖然早已知曉薩爾加多即是在一九八一年因攝得美國總統雷根遇刺畫面而名噪一時的報導攝影家,但是得以完整欣賞其關於勞動者系列作品是在前他應日本朝日新聞社邀請,於東京展出二百五十幅作品的展覽會上,當時,除了攝影作品所引發的廣泛討論之外,薩爾加多本人的演講及即席問答更將整活動推向高潮。


這位出生於巴西東部,擁有巴黎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攝影家,是在結束博士課程後,進入位於倫敦的國際咖啡機構指導非洲咖啡園的經營方式時,對非洲社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後,並也曾服務於聯合國的糧食、農業機構及國際性金融公司。由於廣泛的國際性工作經驗,使得薩爾加多的攝影視野較諸一般更為寬廣。

一九七三年起,薩爾加多開始針對薩伊、安哥拉、莫三比克等非洲國家進行一系列採訪報導,並逐漸將觸角延伸至拉丁美洲、歐洲及亞洲等國家的農業實態及以勞動者為中心的相關題材,截至目前為止,薩爾加多的足跡已遍及五大洲二十餘國的四十二處所,拍攝業種含括農、漁、工、礦業、鐵路、石油等諸多類別,而薩爾加多攝影作品中的主要對象,除了飽受飢荒之苦的非洲孩童、上海機車工廠的作業員、屠宰場、造場廠的工人之外,更包括那些身處位於山岳邊陲地帶的礦坑、沙漠、油田等惡劣工作環境中,默默耕耘的各式勞工,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九八六年,薩爾加多於巴西拍攝的金礦山系列,在這組作品中,除了成千上萬的礦工在挖掘現場的工作景象被鮮明的呈現之外,幾乎沒有使用任何足以代表現代文明產物的工具,僅藉由木梯、鐵鋤、人力的人海戰術式作業方式著實令人感到詫異,近似蟻蟻般微小,靜默地、秩序地在礦場中移動的勞動者背影更是令人心痛與感動。

隨著現今人們對於生產及效率等觀念的改變,勞動的本質也起了極大的變化,雖然高效率的產業變革以極快的速度持續地朝未來挺進,但是,經由全人類所共同努力奮鬥所引致的豐碩成果,並未能為全世界人類所共同分享,薩爾加多說:「全世界只有約五分之一的人口能真正享受先進國家所從事的各項生產成果。理論上,其他包括第三世界的約五分之四人口應可分享這些剩餘的產物,但是他們邁向享用這些高度產業化成果的道路被堵塞了,在將豐饒的資源交予所謂代表文明的第一世界之後,他們甚至無法獲致最基本的感謝與尊重,更遑論是分享了。」

在一波波象徵高度產業化思潮的巨浪不斷湧入這些開發中的第三世界國家後,不僅人力為機械所取代,舊有的運作模式被迫改變、社會架構更因此受到動搖,而在此新舊體系夾縫中被犧牲的,仍是那些原本默默付出、辛勤工作的勞動階級,為此,薩爾加多一本其對於人道主義的強烈信念與使命感,透過攝影作品中,鮮明的層次再現,統一的階調處理及如詩畫般的場面構圖,訴說他對於人、對於生命的熱愛與尊崇,雖然觀賞者的內心必定因此而處在巖峻的影像張力、委婉的攝影美學及敦厚的人道主義關懷等諸多截然不同的感官情境下,反覆衝擊。但,無庸置疑的,它也同時非常誠懇地提供了一個得以重新審視和反省的思考空間。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