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 山 大 道

-《北海道》

 

文/攝影 沈昭良
2009/05


 

在送交《攝影再見》(1971)的原稿之後,森山大道選擇遠赴紐約。當《日本劇場寫真帖續集》(1978)出版後,他則又選擇了北海道。1970年代對森山大道而言,那段持續質疑,四處尋找自我與攝影關聯的蕭瑟歲月,和《北海道》攝影集中那股莫名漂浮的焦躁與無力感,對照現在的成熟穩健,應是既痛苦卻又甘醇甜美的。

至於為何選擇遠赴北海道,除了森山希望藉由拍攝行為,檢視與驗證自我做為專業攝影家的意志與職能之外,尚含括;森山深受明治初年,也是日本攝影發展黎明階段,由田本研造所攝之北海道作品的影響。由於這些攝影作品的拍攝動機,雖以調查、紀錄和測量為主要目的,惟傑出的美學實踐,看在森山眼裡,實已超越攝影的資料性與記錄性意義。

加上孩提時期的森山,即對津軽海峽那頭的北海道風情,懷抱著如異國般的嚮往。以及森山試圖讓自己身處在另一個陌生的環境,擺脫當時如同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內容與雰圍等等數個原由。

於是,1978年的晚春至初夏(5-7月) ,森山在友人的協助下,在位於札幌東部郊區的白石區租了一間公寓,開始他為期三個月的北海道行旅。由於是短期的停留,森山只準備了一張小桌子和顯影底片所需的工具,同時以此處為基地,放射狀地往返於函館、小樽、旭川、萌留和網走等地。外出之餘,森山除了書寫攝影日誌與閱讀,陪伴他的幾乎就是失眠、長夜、低溫、土司和威士忌。

而這批迄今三十二年的珍貴底片,在森山緊接著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創作後,並未能及時的發表,也就這麼默默地在角落裏沉睡了三十餘年。直到2008年的十二月,位於東京的Rot Hole Gallery為森山大道策劃了名為「北海道」的個展,這批作品才得以完整面貌公諸於世。展出則採牆面拼組式呈現,頗有森山慣有的氣勢與規格,作品則明顯流露那段追尋與憂愁。除了作品展出,Rat Hole也推出了限量版攝影集《北海道》,以補展示空間無法呈現更大量,當時所攝北海道作品的缺憾。

至於未何在森山諸多的攝影集中,推介《北海道》一書。除了作品中,森山將那段時期特有的情感與哀愁,試圖透過遷徙加以凝結定影的決心。重達5.2公斤的攝影集,其開本規劃與刊載作品數量之龐大,也當是森山截至目前為止所出版,最為巨型的一本。為完成此集,在設計、印刷與裝訂的專業難度上不難想像。而三十年的渾厚歲月與沉澱積累,及所幻化投射的壯烈獨行,也似乎在厚重之中更能蘊聚與回味。

綜覽《北海道》,津軽海峽上的迷濛與浪濤,札幌市街的俯視擁塞,雜涾寂寥的市集,無亙綿延的濕原景緻,呼嘯疾駛的列車,車廂內濕黏的霧氣,女子青澀的回眸凝視…。隱約望見那逐漸沒入荒原的纖瘦身影,拖行著探尋未知的步履,消逝在三十二年前的寒夜、北國。


2008年12月北海道系列作品於Rat Hole Gallery展出一景


名:
《北海道》
者:
森山大道
出版社: Rat Hole Gallery(2008年.限定1500本)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