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ran》(檳榔)-瀨戶正人攝影集

 

文/攝影 沈昭良
2009/09


www.setos.jp

由於近年來,攝影集作為專業攝影藝術家的重要展演實體,不論在題材、開本、設計、材質、印刷、裝訂及行銷等思維上,皆已逐步邁入必要且成熟的階段。筆者甚至以為,對於有志於從事影像藝術創作,並積極開展學習者,應儘早培養長期並大量閱讀專題攝影集的習慣(意指特定議題、形式、內容或語彙等之攝影集)。如此,不僅將有助於釐清影像產製或視覺表述過程中的矛盾疑慮,同時更可能因上項深刻閱讀的長期積累,深化視覺內容的價值與意義。

在介紹這本攝影集之前,我試著先跟讀者分享近幾年,關於閱讀專題攝影集的些許思考。如同電影的類型理論或作者論,靜態攝影作品中的作者研究與題材類比,不僅足供理解攝影者的藝術成長過程與脈絡;長期涉入相同型式、內容或議題的專題攝影集閱讀,更能內外的,前後的,深淺的,疏密的,引發關於主題、觀點、圖像、視覺、結構、編輯、印製等等的關鍵性辯證。而類似的辨證越是緊密,越是深刻,越是頻繁,越是能提供攝影藝術家,在蒼茫的創作旅程中,邁出穩健的步履。

z

泰裔日籍攝影家瀨戶正人,長期以來的影像作品,即以特定現實場域、空間的影像與氛圍建構,適時連結族群、文化、社會、生活及心理等議題而富盛名。主要專題作品包括《部屋―Living Room、Tokyo》、《Silent Mode》、《Picnic》、《Binran》等系列。其中於1995年,針對當時居住於東京地區的亞裔住民及二、三十歲的日本獨居女性,分別於他們棲身之處,所拍攝的一系列結合空間、族群、文化等訊息的環境肖像作品―《部屋―Living Room、Tokyo》,更獲頒第二十一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

檳榔西施做為源自於農業經濟下,所形成的職業類型、社會狀態與文化現象,並逐日根深進而揚名國際,實屬極為特殊罕見的案例。而如此言說的客觀性,當可從世界各地的媒體報導,及來自歐美、日、韓、中國大陸等全球各地的訪客,爭相拍照留念的熱絡景象中獲得佐證。

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外攝影家及業餘攝影愛好者,所分別拍攝製作的檳榔西施相關攝影專題(或攝影集),至少已出現四種版本。其中,除了國內攝影家陳敬寶的《片刻濃妝》與瀨戶正人的《Binran》之外,視角普遍為採集女體的幾近窺淫式,或極端泛道德式批判的描寫,不僅欠缺作為專業攝影者長期、長程、周延的魄力與企圖,同時鮮少進入藉由影像,延伸更為精緻深刻的文化演繹與類型建構,更遑論對於命運與現實的充分理解。而相較於陳敬寶的《片刻濃妝》中,多元、深入、貼近、細緻、熟稔且地道的視覺呈現,瀨戶正人的《Binran》則明顯提出不同於前者,更凝縮聚焦於時間、距離、視角、框景、細節、氛圍與類型的表現形式。

 瀨戶正人自2006年起約莫兩年半的時間,分七次,每次約七天的時間,環繞台灣各地拍攝檳榔西施,除了西部城鎮,足跡甚至遠達花東,所費成本之鉅可以想見。筆者曾經幾次隨同瀨戶至拍攝現場所見,即便是如此經現場挑選,地域性、全面性、逐間的詢問可否紀錄拍攝,取得同意的比例約略也只在3-4成左右。通常對於願意接受拍攝的對象,即便是在極度狹小,玻璃反射環繞的檳榔攤內,瀨戶仍然使用2-3盞機頂閃燈,以肖像燈法佈光。而為了避免影響檳榔西施的工作,瀨戶則經常必須在有限的十來分鐘內完成拍攝。

《Binran》系列為A4開本,共收納47張攝影作品,由日本知名設計師町口覺所規劃設計。其中除了大量複含現實與超現實想像的寫實作品,分處在中、末段的兩張檳榔攤空景,可說是圖片編輯實務中,提供視覺聚焦與轉換的良好示範。另由於瀨戶是少數幾位如藤原新也、森山大道、都築響一、港千尋等人,同時俱備文字寫作能力的攝影家。攝影集中,瀨戶所撰的小說式文稿同時富含文采,具日文閱讀能力的讀者,當可從其中梳理些許感性與細膩。(瀨戶曾於1999年,以自傳小說《トオイと正人》一文,獲頒新潮學藝獎)。

 2007年11月,《Binran》系列以50x60英吋的大型作品,於東京銀座的NIKON藝廊展出,姑且不論作品中展現的異文化交流,所立即引發的疑問與討論。當時幾近原比例尺寸的巨幅作品,一張接一張的併連呈現,身歷其境般的現場鋪陳,更是令觀展賓客驚呼連連。就在巡遶長排的巨幅作品時,我依稀記得,那股台灣特有的濕黏、空氣、車流與霓虹的複雜氣息,不斷地輕拂著所有知覺,還有那搖下車窗後的嬌腆與香氣,在展間迴盪、四溢。

書名:《Binran》-瀨戶正人攝影集
作者:瀨戶正人
出版社:Little More(2008年10月初版)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