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STYLE》-都築響一攝影集

文/沈昭良
2010/04


 

攝影內容所涉及的範疇,除了報導、紀錄、商業廣告與藝術創作等類型,所連結的視覺轉化、美學實踐、情感表述、議題建構、思想延伸,乃至於價值展現。然而,綜觀近年來諸多當代攝影作品的內容與特質,或可容我試著進行以下的條列式整理與規納,包括直視景物、排除個人情感、使用中大型相機拍攝、大尺幅作品展示、援用數位材料與技術、複合媒材的導入、商業機制的挹注、關注人類與社會環境間的議題等等,更為聚焦的趨勢與方向。

其中,部分作品在”關注人類與社會環境間的議題”上,所呈現的影像內容,甚至直接觸及人文地理學中所涵蓋;社會因素對地區文化景觀、生活方式造成的影響,文化因素與人類文化空間組構間的關聯,經濟活動的地域分佈、空間組織與人類經濟生產、流通、消費間的關係等等深刻面向。而長期以來,以攝影進行空間論述,同時延展人文地理學式,徹底探究日本社會寫實現狀的攝影家都築響一,和他的第一本攝影集《TOKYO STYLE》,便成為此次試圖聯結的參考對象。

0


都築響一1956年出生於東京,上智大學期間即活躍於雜誌業界,畢業後,針對現代美術、建築、設計及都市生活等領域,進行廣泛的書寫與出版編輯, 曾於1997年以拍攝日本各地,看似詼諧猥瑣卻又略帶幽默創意的環境空間作品《ROADSIDE JAPAN—珍日本紀行》,獲頒第23屆木村伊兵衛獎。近年來並長期擔任這項被視為日本具指標性新人獎項的評審工作。2002年獲邀參加台北雙年展的《Sstellite of Love》(愛情衛星)系列作品,結合現場裝置的粉紅色轉動圓床,即令觀展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其獨立以空間表述或結合空間與人物的視覺作品中,尚可將空間細分為生活、消費、慾望和幻想等空間實體,除了《TOKYO STYLE》(1993)中所探討的東京生活空間,其他代表性著作包括以情侶賓館為主體的《Sstellite of Love》(愛情衛星)(2001) 、情色交易空間為主體的《Image Club》(幻想俱樂部)(2001) 、搜羅服裝收集狂熱者與居住空間的《着倒れ方丈記—Happy Victims》(愉快的犧牲者) (2008) 、及拍攝小酒館與媽媽桑的《天国は水割りの味がする》(天國有威士忌的味道)(2010) 等等。
《TOKYO STYLE》為一大開本攝影集,主要為作者拍攝近百位,居住於大東京地區的單身者、夫妻或小家庭,狹小住所中的客廳、臥室、廚房、浴室等生活空間。其中的作品即便只是居住的角落和空景,仍能讓觀者清楚感知到人的流動與痕跡,全書厚達384頁。

而對於長期探究社會現實的作者而言,首先是《TOKYO STYLE》的標題選用,直接宣示其中作品所揭露的空間使用與樣貌,是極具共通性與代表性的”類型” ,足以適度釐清大部分國內外人士,由於現代、豪華及科技感的東京都會外貌,對於絕大多數生活在東京地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與型態,所長期積累的片面理解甚或誤解。
其次是長期從事文字與編輯工作的都築響一,所展露對於空間中,周延精準的訊息梳理與視覺掌握能力。再則為攝影集中,雖採圖文並陳的方式,惟僅極簡地說明居住者的相關背景,輔以屋內、外的數個代表性空間影像。意即嘗試藉由攝影作品中,所顯露含括居住成員、職業類別、性別、興趣、習慣、年齡、性格等等的訊息鋪陳,膨脹發想更為豐富完整的人文地理學式解讀與建構。

「喜歡布魯克雪德斯與瑪麗蓮夢露的東大女學生,喜歡個性布偶的夫妻,在東京從事電腦工作的美國人,教授哲學與美術的夫妻,從事藝術創作的兄弟,從事廣告道具製作的男子,紀錄片攝影師的住所,單身的平面設計師,身兼模特兒、行為藝術家與畫家的屋主,高知名度的年輕漫畫家,經常參與海外青年義工的女子、音樂評論家…」等等,穿插時而整然,時而雜亂的空間圖像,除了在現實與想像中,堆疊蘊陳了東京生活的氣息流動與溫度呼吸,不禁令人聯想起,跟自身緊密關聯的台灣或台北” STYLE” ,又將會是何等的風景?

 

書名:《TOKYO STYLE》
作者:都築響一
出版社:京都書院 (1993年9月初版)

回上一層